专业概况:
kaiyun欧洲杯app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始于1951年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拥有完整的本硕博学科专业体系、一流的教学师资队伍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瞄准汽车与交通行业人才需求,机械与交通学科结合,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工程能力突出、创新思维活跃、团队能力优秀、国际视野开阔,能够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行和安全技术保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行业决策部门及重点企事业单位,是我国汽车和交通行业重要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kaiyun欧洲杯app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拥有全国第一个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是全国较早设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的专业。2004年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现为全国汽车服务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拥有近70年的悠久办学历史,是国内最早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拥有完整的本、硕、博学科专业体系。已建成省级教学团队、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已经成为学科优势明显、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双一流”学科)的二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建成了一系列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平台。包括国家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道路交通运输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商用车辆运用与制造领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智能公交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
师资力量:
运载工程系现有教师29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博士比例88%;运载工程系与运输工程实验室搭配共同完成理论与实验授课,运输工程实验室共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4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应急管理部咨询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霍英东基金获得者1名、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2名,形成了以知名教授学者带头、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教师团队,并外聘12名行业知名专家作为校外指导老师。
研究方向: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是我校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运载工程系是kaiyun欧洲杯app建设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重点支撑系室。主要研究方向为:
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保障技术、公路运输与物流系统规划、驾驶人操作行为特征提取与评估技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模拟再现技术、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摩擦磨损机理与润滑材料、城市交通运营系统理论与优化、智能运输系统、汽车智能诊断系统、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理论与技术、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公路运营交通安全检测与改善技术、二手车性能检测与价值评估、汽车服务系统规划与设计、驾驶适宜性和车辆使用可靠性评价、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教学与科研项目:
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143项,项目总经费13675万元,年均承担科研项目29项,年均项目经费2735万元。纵向项目经费占比91%。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7项,项目经费1116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项目经费240万元;省部级项目25项,项目经费475万元;厅局级项目27项,项目经费556万元;横向项目78项,项目经费1239万元。特别是2019年,由付锐、袁伟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道路运输网运行风险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批(项目总经费8528万元)。
近五年,以本系教师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中,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8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SCIE、EI、ISTP)收录的科研论文56篇;获批授权的发明专利24项;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4项,生产力促进奖(创新发展)一等奖1项,中国智能汽车大赛一等奖1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市级奖励2项;主编教材15项。
主干课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立了汽车运用、运载安全两个培养方向。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再制造、汽车营销与保险、汽车诊断理论、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管理、汽车评估理论与技术、汽车环保技术、汽车运行材料、汽车可靠性技术、汽车运输信息化与智能化、汽车人因工程、汽车安全工程、交通事故鉴定学、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汽车运输专用车辆等。
就业与升学:
kaiyun欧洲杯app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已连续招生16年。近年来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接近100%,就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包括整车制造厂、汽车行业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输企业及科研院所。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可保送或考取国内外著名学府。每年保研和考研学生数比重保持在25%以上,年均有20%的学生考取国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近5年已经保研到985高校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
办学条件:
建设有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实验室3个;建成国家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道路交通运输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距离监测及防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2个、“汽车运用工程”等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建设“智能公交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2个省级实践基地,拥有人-车-路-环境三维动态模拟系统、电动车辆试验研究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80台/套和450亩的国内高校唯一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
专业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高校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办学、教师访学、公派留学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